王氏贴饽饽熬鱼

东方晴4年前 (2021-09-29)美食241

王氏贴饽饽熬鱼起源于天津市武清区。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自北而南贯穿武清全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王氏贴饽饽熬鱼的由来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社会环境。1974年1月27日出版的《一四七画报》(第9卷第9期)发表了一篇由王小渔撰写的《天津有名食品—贴饽饽熬鱼》文章,详细介绍了王氏贴饽饽熬鱼的发展史:据第四代传承人王广三回忆说,父亲王步廷出生在清朝末年,漕运兴旺,父亲靠着家传的做鱼手艺在武清运河边上扎根落户。一张凉棚,二个灶台,几张桌子,就是最早的摊位,每天人来人往的食客、挑夫都喜欢来吃。小鲫鱼,大铁锅,宽着汤熬着鱼,在锅边上再贴一圈棒子面的饼子,饼子熟了以后有嘎巴,而且靠着鱼汤的部分拿鱼汤慢慢浸透了,吃着饼子就着鱼,看着运河水,聊着天,一天的疲劳似乎都远去了。王广三自小跟着父亲做鱼,黄瓜鱼儿、翘嘴儿鲢子、麦穗儿、豪根儿等等,到了师傅的手中都成为一道道美食,最好吃最广为流传的就是豪根儿,这种鱼像一个小肉轱辘吃着特别香,慢慢地豪根儿贴饽饽熬鱼就成为了招牌菜,生意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很多外地人专门来品尝。自1970年以后,每年三月二十八的天齐庙庙会总会有王氏贴饽饽熬鱼的一席之位。

王氏贴饽饽熬鱼选用鲜活、水灵的麦穗或者豪根儿,现在经过改良,也选用鲜活的鲫鱼或者各种海鱼。贴饽饽是以玉米粉加水和面,用手拍成一个个长圆形厚饼,贴在灶火铁锅的周围烤制而成。熬小鱼一般沾上面粉或鸡蛋清放进油勺内炸至金黄色后码放在锅内,撒上葱、姜、蒜、大料,倒入用料酒、醋、酱油、糖、面酱、味精和适量水调成的汤汁,微火炖焅至鱼松软,淋上少许芝麻油取出,一锅成熟,香气扑鼻。饽饽上面松软,底部面成黄嘎,嚼之脆响,鱼肉滋味鲜美,连鱼头都是到口酥。

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富含钙、磷、碘、铁等人体所需重要的无机盐,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玉米面饽饽是粗粮佳品,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经常食用,能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


相关文章

天津卷圈

卷圈是天津小吃一种,做法就是将豆芽菜、香菜、香干及酱豆腐汁、 味精、盐、香油、红粉皮和馅后包在豆皮中两头包上然后接口和两头用面糊封口,后用热油炸熟,外脆里香。做法:1、做馅料:豆芽菜、香菜、胡萝卜丝,...

煎饼馃子

煎饼馃子是天津人的小吃。它是由绿豆面薄饼,鸡蛋,还有油条或者薄脆的"馃篦儿"组成,配以面酱,葱末,腐乳,辣椒酱(可选)作为佐料,口感咸香,如今的煎饼馃子原料已经不仅限于绿豆面摊成的...

天津贴饽饽熬小鱼

贴饽饽熬小鱼是天津一道传统特色风味的地方美食,也驰名中国各地。饽饽用玉米面再掺上点用黄豆磨细的面和好,放到铛上贴好,金黄色的嘎儿均匀吃起来香脆。 详细: 熬小鱼已经不是麦穗小鱼,而是鲜活的鲫鱼...

立仁斋炸糕

立仁斋炸糕项目源自河北沧州,为家族传承项目,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历代传承人均信奉伊斯兰教。1918年,第一代传承人王振龙承继家传手艺,在河西务街上支摊设点,专门经营黄米炸糕这道小吃。炸糕外焦里嫩,...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为天津三绝食品之一,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1900年),旧时因店铺紧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耳朵眼炸糕用糯米作皮面,红小豆、赤白砂糖炒制成馅,以香油炸制而成。成品外型呈扁球状,淡金黄色,馅心黑红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