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辛集麻花

东方晴3年前 (2023-01-03)美食121

  地方传统名吃,河南省鹿邑县辛集镇麻花,简称辛集麻花。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创始人张志彬,至今己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是河南省鹿邑县著名的特色食品,入口酥脆而不腻,清新爽口,老少咸宜。

  产于河南省鹿邑县的辛集镇、唐集乡和柘城县的安平镇(原属鹿邑),以辛集最好,故得名。其形如鸡爪,故又名“鸡爪麻花”。传为“贡品”,进入明清宫庭,享誉海内外。

  辛集麻花代代单传,做工业精细,工艺考究,用小磨香油和精制高强粉(传统石磨加工而成),产于辛集、唐集和柘城县的安平(原属鹿邑县)辛集麻花,全麻油制作,颜色桔红,通体晶透,入口酥脆而不腻,清新爽口,老少咸宜。

  传说

  一个白胡子老头,从孔集往东走,来到辛集。看见有一家炸麻花的,生意也不太好,他到了炸麻花的锅边,用手在油锅上罩了一下说:“你这油还没滚到劲,晚下一会儿,炸出来的麻花比这好吃,不信你试试看。”卖麻花的年轻人翻翻眼皮看看这个白胡子老头,说:“就按你说的办,错了,我可找你的麻烦。”

  年轻人按这个白胡子老头说的办了,等油滚到劲了,面花全部靠在一起,白胡子老头说:“现在下麻花吧!”

  麻花熟到一定程度,老头说:“用笊篱捞吧,放到我面前,我先尝尝。”年轻人把炸好的麻花放到白胡子老头面前,让他品尝,老头尝罢对年轻人说:“你再尝尝”。年轻人也尝了尝,咦!奇怪,咋变味啦,又香又脆,后味无穷,让人吃了还想吃。

  一会儿,来了好多人,年轻人拿出刚炸出来的麻花免费让大家品尝,众人一吃,就是好吃,味道好极了。白胡子老头又说:“你这个油不要用完,每天都套着用,不能完全用新油炸,另外,你拿出笔墨纸来,我给你写四句话。”年轻人赶忙去拿出笔墨纸来,放在白胡子老头面前,他毫不客气,挥笔而就,写了四句话:

  碧油炸出嫩黄深,

  凡人吃了能成神。

  延年益寿似灵丹,

  孝子买回敬老人。

  下面写上:石八子,白胡子老头说:“我姓石,名八子,因为我弟兄八名,我是最小的一个,所以起名叫八子。”白胡子老头说罢不见了。有的能人猜这白胡子老头不是别人,就是咱每天敬的李老君,“石”和“十”是同音,“十字”下面添上八子,不是李字是什么?

  这个炸麻花的年轻人雇了几十个人给他帮忙,也供不上卖,各州县都来买,远的用车拉。他发了大财,也出了大名。他在辛集建一座庙宇,塑上老子像,天天敬老君,感谢李老君给他带来的财富。他又盖了一所学校,让后人念书,这个学校的名字叫“老聃学馆”。

  辛集的麻花咋恁好吃?就因为老子用手在油锅上罩一下,仙气钻到油里,炸出来的麻花能不好吃吗?


相关文章

沈丘千层豆腐

沈丘县槐店镇颍河北岸的千层豆腐远近闻名,其中尤以五代传人、75岁的李尊贤所做“千层豆腐”别具风味,被视为当地传统名产,深受人们的青睐。 李家豆腐洁白如玉,吃到口中,淡甜适中,软似蛋糕,营养价值颇高,又...

郸城宁平公主麻花

  宁平麻花原为清宫贡品,是郸城县宁平镇赵秀芝继承祖上三代炸麻花绝技与最新科学配方相结合精制加工而成。其特点是呈深红色,脆而不硬,酥而不绵,香而不腻,落地即碎,长期放置色香味不变,常吃健脾开胃,具有滋...

商水固墙手擀面

  固墙手擀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遇水不散,出水不粘,温润凉爽。观其形如玉带临风;察其色若飞雪鳞鳞;品其味似玉兰入口;可谓面中极品!倘若用一细白瓷碗盛之,配以番茄鸡蛋,蒜泥黄瓜,佐以凉啤,美极!...

淮阳酱蒲菜

        酱蒲菜,是淮阳区酱菜厂独家生产的调味食品。蒲子属多年水生植物,生长在沼泽地带。蒲叶呈扁片状,宽1-1.5厘米,高2-3米,露出水面,色泽青绿,可...

项城油酥烧饼

项城市秣陵镇彭天顺继承父业、经过25年的经营实践,创造出具有独特风味的第三代烧饼,又称彭记烧饼。该烧饼在制作方法和配料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烧饼油光金黄,落地即碎,香酥可口,余味无穷。1990年被评为地区...

周口烧蒲菜

烧蒲菜是淮阳地区独有的传统名菜,属于豫菜系。被列为河南省地方名菜之一。它以龙湖特产蒲子下端的嫩芯为原料,加配佐料烧制而成。烧蒲菜可单独烧制,也可与肉、鱼、蛋拼合烧制。种类有虾仁烧蒲菜、蛋黄烧蒲菜、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