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角

东方晴9个月前 (08-11)美食53

油角又叫角仔,是广东广州等地著名的汉族小吃,属于年节食品。各个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甜的,再有就是菜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陷料不同,甜的包糖,咸的换成蔬菜即可。在广东过年,油角少不了。以前,离春节还有十天廿日,家家户户就要开油镬,炸煎堆油角了。开开油镬炸些煎堆油角,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

历史由来:

到过年时,油角就是广东人民间串门送礼、招待客人必备的过年食品,制炸油角先将面粉加上鸡蛋、猪油(加猪油就可以做成象千层酥脆的皮,也有人不加猪油的,不加的皮就会很脆)制成角皮,把和好的面团碾成薄片,用圆型玻璃茶杯或用铁皮用成的角仔皮模具,做成一片片圆型角仔皮。馅料用米酒玻璃瓶碾碎炒熟的花生米,加入白砂糖、炒熟的芝麻,再加入椰丝,掺匀作为馅子。逐片放进馅子包成半月型角子,圆边捏紧并扭上花纹,最后放进油镬炸成金黄色。 油角的含义,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没有一些油器年宵在家,到了新春正月头,别的人家孩子新衣服口袋里都装满油角蛋散,而自家的却两袋空空,那就未免寒酸了。因此,不管富家还是穷人,到了岁晚,总要开油镬、炸煎堆。油角有大有小预示一家平安 。

象征意义:

油角象征的吉祥意义: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里为芝麻砂糖或豆沙、薯蓉。取其钱包饱胀的好兆头。 经过经济大潮的洗礼,这些传统食品已穿上时代的新衣换上了现代的包装。让现时的广州人感到亲切和新鲜,老广州的中老年人见到煎堆油角,都不禁会回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家开油锅,人人炸油角的热闹场景;青年后生拿起煎堆油角,总会询问它的来由,听长辈们讲它的有关故事;外来人吃着煎堆油角,在感到新鲜的同时,更为在异乡过节增添新的情趣。

菜品特色:

油角的馅是甜的,还拌以椰丝、炒花生、芝麻、红豆等等香实果搅碎而成,包在饺子皮里。与包饺子不同的是油角不用褶边而是锁边,对折粘合后,用指甲沿边一路轻捏成麻绳状,然后适度煎炸即可食用。每家的油角不一样,有的咬起来硬嘎嘎的声声作响,有的松脆爽爽,口感鲜香,前者是和面时没有放鸡蛋,后者不仅放了鸡蛋还放了适量的猪油。

其他信息

做法:

主要材料:

低粉250g、鸡蛋一只、猪油(植物油)10ml、幼沙糖40g、水100ml1、将面皮的材料混合揉成面团,松弛30分钟。

配料:

花生打碎、椰茸、芝麻(炒香)、幼沙糖先将所有馅料材料混匀待用。

制作方法:

1、把面团分成等分,擀薄,用圆模改出圆形。

2、包上馅料。两边对折,收好边,用指甲沿边一路轻轻的锁边,捏成麻绳状。

3、把油加热到筷子放下去时会起泡时,就把放油角放下去炸。炸时要经常翻动,以免一边炸至变焦。油温要控制好,我用了中火。

4、炸至金黄色就可以了,记得要笊篱晾干油才上碟。


相关文章

牛三星

牛三星,广州传统小吃。牛三星汤里面一般有牛心、牛肚、牛腰,事先用酒、姜汁等调料腌制过。部分还有牛百叶,牛双胘,也就是牛肚边上最厚的部分。牛双胘要事先剥去黑色表皮,那层表皮很韧的,然后除去油脂,切的时候...

杏仁奶露

广东汉族甜品之一,香甜爽口,适合加餐或宵夜饮用,盛夏时节冰冻后饮用更佳。...

蛋散

蛋散,蛋馓的俗称,有的还称之为翻角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落油镬炸,炸到浅黄色时便捞起,蘸麦芽糖便可吃。蛋散传说在旧时候,当每家人都准备好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包“油角”下锅时,有一家穷人却穷得没...

白切鸡

  白切鸡是粤菜鸡肴中最普通的一种,属浸鸡类,以其制作简易,刚熟不烂,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为特点,以广州荔湾区清平路清平饭店所制为佳,故又名曰“清平鸡”。  白切鸡皮爽肉滑,清淡鲜美。著名的泮溪酒家白切...

姜撞奶

 关于姜撞奶,曾有传说。从前,在广东番禺沙湾镇,一个年迈的老婆婆犯了咳嗽病,后知道姜汁可治咳嗽,但姜汁太辣,老婆婆无法喝下去,媳妇于是将水牛奶加糖煮热,倒入装姜汁的碗里,奇怪的是过了一阵子牛奶凝结了,...

灌汤饺

以烫面皮包裹肉馅蒸制而成。其色如蛋黄,皮薄,软韧爽滑,馅嫩汤旺,以香醋佐食,鲜美而有醋酸和碱味的芳香。此品有数百年的历史。《随园食单》记述:“颠不棱即肉饺也,糊面推开,裹肉为馅蒸之。其讨好处全在作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