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角

东方晴12个月前 (08-11)美食62

油角又叫角仔,是广东广州等地著名的汉族小吃,属于年节食品。各个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甜的,再有就是菜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陷料不同,甜的包糖,咸的换成蔬菜即可。在广东过年,油角少不了。以前,离春节还有十天廿日,家家户户就要开油镬,炸煎堆油角了。开开油镬炸些煎堆油角,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

历史由来:

到过年时,油角就是广东人民间串门送礼、招待客人必备的过年食品,制炸油角先将面粉加上鸡蛋、猪油(加猪油就可以做成象千层酥脆的皮,也有人不加猪油的,不加的皮就会很脆)制成角皮,把和好的面团碾成薄片,用圆型玻璃茶杯或用铁皮用成的角仔皮模具,做成一片片圆型角仔皮。馅料用米酒玻璃瓶碾碎炒熟的花生米,加入白砂糖、炒熟的芝麻,再加入椰丝,掺匀作为馅子。逐片放进馅子包成半月型角子,圆边捏紧并扭上花纹,最后放进油镬炸成金黄色。 油角的含义,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没有一些油器年宵在家,到了新春正月头,别的人家孩子新衣服口袋里都装满油角蛋散,而自家的却两袋空空,那就未免寒酸了。因此,不管富家还是穷人,到了岁晚,总要开油镬、炸煎堆。油角有大有小预示一家平安 。

象征意义:

油角象征的吉祥意义: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里为芝麻砂糖或豆沙、薯蓉。取其钱包饱胀的好兆头。 经过经济大潮的洗礼,这些传统食品已穿上时代的新衣换上了现代的包装。让现时的广州人感到亲切和新鲜,老广州的中老年人见到煎堆油角,都不禁会回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家开油锅,人人炸油角的热闹场景;青年后生拿起煎堆油角,总会询问它的来由,听长辈们讲它的有关故事;外来人吃着煎堆油角,在感到新鲜的同时,更为在异乡过节增添新的情趣。

菜品特色:

油角的馅是甜的,还拌以椰丝、炒花生、芝麻、红豆等等香实果搅碎而成,包在饺子皮里。与包饺子不同的是油角不用褶边而是锁边,对折粘合后,用指甲沿边一路轻捏成麻绳状,然后适度煎炸即可食用。每家的油角不一样,有的咬起来硬嘎嘎的声声作响,有的松脆爽爽,口感鲜香,前者是和面时没有放鸡蛋,后者不仅放了鸡蛋还放了适量的猪油。

其他信息

做法:

主要材料:

低粉250g、鸡蛋一只、猪油(植物油)10ml、幼沙糖40g、水100ml1、将面皮的材料混合揉成面团,松弛30分钟。

配料:

花生打碎、椰茸、芝麻(炒香)、幼沙糖先将所有馅料材料混匀待用。

制作方法:

1、把面团分成等分,擀薄,用圆模改出圆形。

2、包上馅料。两边对折,收好边,用指甲沿边一路轻轻的锁边,捏成麻绳状。

3、把油加热到筷子放下去时会起泡时,就把放油角放下去炸。炸时要经常翻动,以免一边炸至变焦。油温要控制好,我用了中火。

4、炸至金黄色就可以了,记得要笊篱晾干油才上碟。


相关文章

果蒸粽

据说,它的起源在肇庆,那些正宗的果蒸粽体形无比巨大(当然是比起我们平时能买到的那些)。而流传到广州,广州人把它推陈出新,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好多新品种:瑶柱粽,菠箩粽,豆沙粽……...

咸煎饼

咸煎饼是广东的汉族传统小吃,特色煎饼。是不被人广泛知道的一种美味食品。口味当然没的说,松软不粘口,保质期长,便于携带。做法别称:菜煎饼原料:煎饼、大葱、花生、虾皮、油、盐、茴香和香菜等等。制作方法:将...

姜撞奶

姜撞奶是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汉族传统美食。以姜汁和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甜品。姜撞奶味道香醇爽滑,甜中微辣、风味独特且有暖胃表热作用。相传在广东番禺沙湾镇,一个年迈的老婆婆犯了咳嗽病,后知道姜...

九大簋

“九大簋”是盛行于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盛宴的总称。“簋”原是古代祭祀时盛载黍稷的圆形器皿,其形状或方或圆,材质则有木制、竹制、陶制和铜制之分;它本来是古代贵族的食器或祭器,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九...

上汤焗龙虾

上汤焗龙虾是以龙虾为主料,配以原汁金华火腿汤炒熟,鲜龙虾吸收了浓郁的上汤精华,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特别适合滋补食用。...

荷香糯米鸡

  糯米鸡是广东点心的一种。制法是在糯米里面放入鸡肉、叉烧肉、咸蛋黄、冬菇等馅料。然后以荷叶包实放到蒸具蒸熟。  相传糯米鸡起源是解放前广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盖着蒸熟而成,后来为小贩为方便肩挑出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