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回赠肉

东方晴5年前 (2021-01-08)美食216

东坡回赠肉,是徐州传统名菜。这是先用五花猪肋条肉,切成大方块,经焯水刮洗干净后置砂锅中,配以多种调味料及鲜汤,先用旺火烧沸,后转小火焖至酥烂。原汁鲜香醇厚,食之回味无穷。 
相传,东坡回赠肉为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所创。据史料记载:公元1077年的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知徐州。在刚上任不到四个月的苏东坡,当年正碰上黄河决口,洪水顺泗水直奔徐州城下,接连天降暴雨,水位猛涨,眼看城池和黎民百姓处在非常危急之中。这时,身为徐州父母官的苏轼,毫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率领全城百姓,投向了抗洪治水,同心协力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城池和黎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苏东坡曾在《答吕梁仲屯田》诗中云:“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奔流浑,夜闻沙岸呜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又云:“故道堙灭疮痍存,明年辛苦应更甚”。真实地记述了此次抗洪的生动情景。

抗洪胜利后,城里百姓为了感谢这位与民朝夕相处、甘苦与共的“父母官”,纷纷杀猪宰牛,担酒牵羊,打锣敲鼓地送到知州衙门,赠给东坡先生,以表心意。而“廉洁”的苏东坡并不拒绝,一一如数收下,并亲指点厨师把这些送来的猪、牛、羊肉,分别改刀烹制成熟,回赠给参加抗洪的黎民百姓。故后人称之为“东坡回赠肉”。据民国初年的《大彭烹事录》对回赠肉曾以诗云:“狂涛淫雨侵彭楼,昼夜辛劳苏知州,敬献三牲黎之意,东坡烹来回赠肉。”这就是记述此菜的来源出处。

历代文人为回赠肉题诗不胜枚举。其烹肉之法,后经厨师不断改进,采用纯五花猪肋条肉为主料制作,烹技精益求精,使这一传统美肴更臻善美。


相关文章

八义集豆腐乳

遐迩闻名的八义集豆腐乳,原名“刘祥胜豆腐乳”。八义集豆腐乳的先师刘祥胜,是睢宁县古邳人。约在一七四O年,古邳一带洪水泛滥,颗粒无收,刘祥胜父子逃荒来到八义集,靠生产祖传的豆腐乳谋生。刘家生产的豆腐乳的...

何桥全羊

全羊宴是何桥镇一绝,其它地区也有吃全羊的,但何桥镇的吃法与他们有很大的差别,而且,营养丰富,味道非常独特。(一)、“新鲜”。何桥镇所吃的全羊,全部都是活羊现杀,而且,所有活羊都通过检疫,因此,在原料上...

棉布地锅鸡

地锅在徐州流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遥想旧时,在微山湖上作息的渔民,也许因船上条件所限,取一小泥炉,炉上坐一口铁锅,下面支几块干柴生火,然后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锅菜,锅边贴满面饼。或一人独坐,或几人围炉...

煎饼

煎饼是苏北的睢宁、邳州、新沂及山东一些地区的主食,是一般家庭每餐必备的干粮。在旧时农村,女孩长到十三四岁,母亲就开始严格地教其学习烙煎饼。烙煎饼曾是每个家庭主妇的必修课。 煎饼的制作方法起于...

壮馍

壮馍又称“锅盔”、“锅拍”,用未发酵的面做成。将面团放在石板或石案板上,另用一根擀面杖,一头固定,一头坐在身下,用身体的重量压擀面杖,用来揉面团,俗称此法为“腚踹面”。做成厚约1-2厘米,直径约50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