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马房豆腐丝

东方晴4年前 (2021-09-29)美食188

东马房豆腐丝是一种特色民间小吃,它是用豆皮裹住切好的豆腐丝成椭圆状,颜色金黄,浓浓的五香味道,切好的丝细能穿针,遇火即着,不油不腻,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凉菜。

东马房豆腐丝的制作始于清道光年间,迄今百余年历史。据县志记载:东马房豆腐丝最早规模很小,而且是从外地(村)传过来的,一种说法为山东德清,因“厚德堂”主人赵连建祖籍山东德清,故有誉之为德清厚德堂者。

据史料记载,清末武清籍进士赵廷珍在任奕阁承宣厅厅长期间回家省亲,顺便带了点豆腐丝回京让朋友们分享,得到在京朋友的赞赏。赵氏在任京官三年中带去的豆腐丝就有数百斤之多,可见东马房豆腐丝在清代已享誉京城。

解放以后,东马房豆腐丝于1978年参加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首届全国农副产品展销会。1979年由东马房村干部带队到天津参加由时任市长李瑞环主持的天津食品街开业庆典,随行人员当场用火柴点燃并做了详细介绍,在场者品尝后赞不绝口。1981、1982又连续两年参展,均获赞誉。1982年以后,又连续三次在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宫举办的农副产品展销会,仍赞誉如潮。

其制作方法是:将大豆用水浸泡6小时(按天气温度浸泡时间不同)以上,将浸泡好的大豆用石磨磨成糊状,用豆包布将豆渣与豆浆分离出来,把豆浆烧开煮沸后用卤水点浆,等待20分钟左右,进行破脑泼片,泼好后用重物压制,压制好后用剥布机将豆皮剥出摊凉后放入卤锅里加入佐料进行卤制。

制作最关键的地方是大豆浸泡要适度,点浆的时间要掌握住,点的力度要适当,做出的豆皮薄而有韧性,卤制时间不够没有味道,时间过长就煮烂了,这个环节就凭技术人员的经验。

豆腐丝中含有铁、钙、镁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营养丰富,高无机盐,低脂肪、低热量,它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和脾胃、抗癌等多种功效。常吃豆腐丝能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是养身益寿延年的美食佳品,尤其对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体弱的人极为适宜。另外豆腐丝对更年期、病后调养、以及肥胖、皮肤粗糙很有功效。


相关文章

立仁斋炸糕

立仁斋炸糕项目源自河北沧州,为家族传承项目,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历代传承人均信奉伊斯兰教。1918年,第一代传承人王振龙承继家传手艺,在河西务街上支摊设点,专门经营黄米炸糕这道小吃。炸糕外焦里嫩,...

天津贴饽饽熬小鱼

贴饽饽熬小鱼是天津一道传统特色风味的地方美食,也驰名中国各地。饽饽用玉米面再掺上点用黄豆磨细的面和好,放到铛上贴好,金黄色的嘎儿均匀吃起来香脆。 详细: 熬小鱼已经不是麦穗小鱼,而是鲜活的鲫鱼...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为天津三绝食品之一,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1900年),旧时因店铺紧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耳朵眼炸糕用糯米作皮面,红小豆、赤白砂糖炒制成馅,以香油炸制而成。成品外型呈扁球状,淡金黄色,馅心黑红细...

天津十八街麻花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一道传统名点。天津市的百年老字号麻花店,与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在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会上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q...

杨村糕干

杨村糕干是京津地区流传的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小吃。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据《雍阳杜氏家谱》记载,杨村糕干源于明代,兴盛于清。因其洁白细腻,松软可口,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与中药茯苓有异曲同工之效,因...

天津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是中国天津的一道闻名中外的传统小吃,该小吃以一道由面粉、猪肉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小吃,其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至今有100多年历史,该小吃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