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豆腐脑

东方晴4年前 (2021-10-18)美食183

豆腐脑是赵县一种小吃,在县城或乡村集市的饭摊上最受食客的青睐,豆腐脑的搭档多为焦脆的油条或热的烫嘴的油酥饼,赶集上店的人们肚里饿了,便三五成群朝饭摊走去。一大碗鲜嫩滑软的豆腐脑,兑着香醋汁、韭菜花、蒜泥,淋着香油等诸多佐料端至桌上,同时上桌的少不了刚刚从翻腾的油锅里捞出来的那盘外焦里嫩的油条。喜欢食辣的食客,可以自己动手从玻璃瓶里舀出少许红艳艳的辣椒酱添加到碗里,一顿好饭就这样进了肚,好吃可口不说,更重要的是实惠,花不了多少银子。所以,民间的豆腐脑从不缺回头客。豆腐脑这种吃食在家乡流传了多少个年头,当地人谁都说不清。铁凝那部《笨花》里便有关于豆腐脑的描写。向喜从县城集市上卖豆腐脑回来,路过笨花邻村一处乱坟岗,每过此处,向喜总要放下担子歇息片刻。铁凝是这样写的:“这里人卖豆腐脑不挑锅,担子一头挑只大砂罐,灰黑的砂罐像只小水缸,罐口盖个草蒲墩,为的保温。另一头是只带条盘的木箱,条盘上有碗、勺和各种佐料。”向喜歇息的时候,“一位老者忽然自乱坟岗里朝他走来。老者鹤发童颜,两眼有神,他突兀地站在向喜跟前拱手施礼道:“少掌柜的,罐里可还有吃食?” “大伯哟,准是走饿了吧?我这砂罐里倒真还有个底儿,大伯坐。”向喜边说边从扁担上解下一只条凳请老者坐下,盛上一碗豆腐脑,放些佐料端给老者。老者接过碗,不吃,只拿勺子搅着碗说:“怎么也不见个油星儿?”向喜这才想起他忘了在碗里滴香油,便连忙拿起油罐,从罐中提出一个用秫秸秆穿着的铜钱。笨花人吃香油,吃的都是这种“钱儿油”,铜钱带出的油少,油便吃得省。 ”《笨花》讲的是清末民初的故事,可见,那个时候,豆腐脑在家乡赵县已经相当风靡了。


相关文章

晋州咸驴肉

晋州咸驴肉,色泽红润,咸香适口,营养丰富,食用起来也十分美味,是佐酒下饭佳肴。晋州咸驴肉产于河北晋州,其来历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唐贞观年间,魏征出使山东,经过晋州时探望家乡父老,见到家乡驴肉很多,但制法...

正定马家鸡

马家鸡始创于清朝初年的直隶祁州(现河北省安国市),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因避战乱,迁至正定,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1901年12月31日,因八国联军进犯北京而逃往西安的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还京途中,...

张家油酥烧饼

晋州地方名吃,流传在晋州市常营村一带,形状为圆形,分层均匀,薄如纸张,味香酥脆,咸甜适口,是馈鳝亲朋的上等佳品。张家油酥烧饼选料精良,制作精细。主要用小麦精粉、芝麻、小磨香油、白糖、精盐、花生油等。和...

范庄饸饹

赵州一带有一种很实惠的风味小吃叫饸饹,压饸饹条多用荞麦面。过去,这种价廉物美的吃食在平常日是吃不到的,饭店不经营,只有乡村集市上才有卖。所以,老乡们赶集上店,除了购买衣食杂用的日常所需外,多是冲着热腾...

金凤扒鸡

“金凤扒鸡”最早始于1908年,当时一对叫做马洪昌的回民夫妇在石家庄大桥街开了一家马家鸡铺,他们做出来的扒鸡风味独特。虽然当时的店铺很小,但生意格外兴隆,每当热气腾腾的扒鸡出锅之后,店内店外总是挤满了...

无极荞面饸饹

饸饹,古称“河漏”。是以荞麦面为原料,经特制工具轧制而成的一种面食。无极饸饹一直以来是无极人民普遍喜爱的风味小吃。每逢集日,从乡村来赶集的村民,大都要吃上一两碗飘着香气的无极饸饹。据清代《无极县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