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糕、豆面

东方晴4年前 (2022-01-08)美食152

    糕、豆面是农民操办红、白喜事,招待客人的“精米”、“精面”。糕、豆面是米和面的搭配,味道殊异,它是农民津津乐道的饮食。

    糕和豆面是口味截然不同的两种食物,不知何年、何人让这两种食物结缘,被跻身于食谱的行列。或许是黍子和豆类种植面积少,物以稀为贵,因而才受到农民喜爱的缘故?

    豆面中放上粘合剂-蒿籽,农村妇女就能把它擀成比面案还要大的一块薄如纸的豆面。几经折叠,一双灵巧的手便能把它切成足有二三尺长的细丝。每每看到这种高超的手工工艺,谁都会交口称赞。黍子加工成面做成糕,色泽纯黄,又筋又软。没等吃饭,食欲就来了。如果用糕沾着白糖吃,又别有风味。

    每逢盛事亲朋相聚或宾客临门,农民都要欢欢喜喜地为他们吃一顿极为稀罕的糕、豆面,以表示对客人的欢悦之情。

    吃糕、豆面的时候,先把豆面煮熟盛在碗中,舀进肉臊子或土豆菜汤,再把油炸糕放到盘中,一边吃热气腾腾的豆面,一边吃香脆可口、皮脆里软的油炸糕,吃完饭后还觉得口边留有余香。


相关文章

鄂尔多斯风干肉

  冬、春季节,由于草木枯死,牲畜处于艰难时期,体质掉膘消瘦,牧民并不宰杀牛、羊。然而,在青黄不接的春季,他们却还能吃到牛、羊肉,这就是干肉。  大地封冻后,牧民们便忙碌地宰杀牛、羊,除一部分出售或冷...

鄂尔多斯炒米

在很长时期内是锡盟牧区群众的主要食品之一。炒米的特点是吃法简便,宜于储存,用奶茶泡食或拌奶酪均可。吃炒米,既不需要刀、勺、锅、灶,更不要烹、蒸、煮、炖,适应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制法为:先将水煮沸,将糜...

鄂尔多斯荞面碗坨

  制作荞面碗坨的原料是荞面。荞面放在碗里蒸熟,外形呈坨状,故叫碗坨。  荞面碗坨,是比较讲究的一种食品,既卫生,又适应时令。沙区的夏天,气候非常燥热,挥汗劳动了一天的农民回到家中,凉阴阴地吃上一、两...

鄂尔多斯手把羊肉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就地宰杀,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待水沸后放入少许 盐和葱,不加其它调料,煮断血即可。置于大盘中上桌,色、香、味俱...

鄂尔多斯羊背子

羊背子是传统的名贵菜肴。一般在祭祀、婚嫁、老人过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能见到。做法是: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带尾入锅,加盐煮熟。用大盘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放在羊背上,似羊的趴卧姿势。吃...

鄂尔多斯羊油馓子

    每逢过年或有喜庆之事,蒙古族牧民便忙碌地炸羊油馓子。     羊油馓子炸成后,就同其它食品一同摆到桌子上,供人们享用。羊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