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薄饼

东方晴4年前 (2021-11-24)美食192

广宗薄饼,也叫“风吹大油饼”。这名字的由来,应该是因为它的“薄”吧——直径一尺半的一张油饼,仅重三、四两,可想而知其薄的程度——竟能够隔饼看报,真是比纸还薄了,风一吹怕就跑了。若是用此薄饼做饼卷肉,那里面的肉透过薄饼显出一种诱人的色泽来,真是叫人顿生馋意。   广宗薄饼源于广宗城东北的李怀村。从明朝中叶开始,李怀集市规模扩大,每逢集日,四方商贾云集,李怀集热闹非凡,而广宗薄饼在李怀集上以它独特的风味独树一帜,备受人们青睐,生意日渐兴隆,名声也越来越响亮,在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栏目中播出后,就闻名全国了。   广宗薄饼不仅金黄透明,薄厚均匀,卖相极佳,更重要的是味香质软,极为可口。要做到这几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广宗薄饼从和面开始就与一般的饼是不同的,它不是用手和面,而使用面杖搅面,夏天放入少量食盐,冬天则用温水和面,这样和出的面较柔韧。面和好后,用面杖将其从盆中挑到案板上,然后揪下拳头大小一块面,掺入适量面粉,稍揉片刻,用擀杖擀开,在上面洒上少许细盐,滴入几滴香油,再用擀杖甩制成直径约一尺半的薄如纸张的圆饼。这个过程中,就已经开始香飘飘了。然后,把擀好了的的面饼用擀杖轻轻挑起,运用腕力轻轻放在抹匀油了的鏊子上,开始加火。俗话说“三分和面七分火候”,这烙饼最关键的就是火候了,火大了,烙出的饼易黑糊干硬,不易入口,火小了,烙出的饼就成了“白秃子”,不但难看,而且外熟里生,不能入口。只有火候掌握好了,才能烙出面相好、味道佳的薄饼来。   尽管广宗薄饼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它平民、大众的属性从未改变,价格依然还是那么便宜。广宗薄饼,出于民间,最终于还是属于民间。

相关文章

内丘官庄生炒肉

“官庄生炒肉” 是流行在官庄一带的一道名菜,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婚丧嫁娶、生日升迁等重大活动宴席上是最后一道拿手菜。其源于历史上,素有“官庄雄镇”之称的官庄一带“土布”“线麻”交易可谓华...

任县石头老炒肉

“老炒肉”,即“老式炒肉”也。完全按照传统配料和传统做法炒制而成,以味浓、色重、酱香而称著。2011年12月,石头老炒肉制作技艺列入任县第一批县级非遗名录。...

清河八大碗

“八大碗”即八碗菜,过去为农村家庭过喜事(娶亲)的时候招待客人的宴席,主要包括鸡、鱼、猪肉、牛肉、藕夹、鹅脖、肉丸子、素丸子、假菜、面筋、茄盒等菜,根据客人口味、喜好、荤素搭配八碗成一席。该菜的特点:...

清河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是过去穷人充饥的饭食,现代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将过去的粗饭细作,炒麻豆腐摇身一变成为现在人们时兴的小吃。麻豆腐是绿豆磨粉成浆过箩后的渣,其中最后一次紧挨淀粉的渣最细,清河人叫做细麻豆腐,多放些油...

任县炸疙瘩

炸疙瘩在任县已有上百年历史,又称炸鸡头,取“吉祥如意”之意,是当地人过喜事、孩子满月宴上的必备主食。2011年12月,任县炸疙瘩制作技艺列入任县第一批县级非遗名录。...

临西臭豆腐

清康熙年间,沈氏三兄弟宗圣、宗孔、宗舜从清河迁至临西(时为临清)西水波村。其叔沈贵逃荒江苏,学到了臭豆腐制作技艺,回到西水波村,自开臭豆腐坊。临西臭豆腐起源于临西县老官寨镇西水波村, 三百多年来承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