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臭豆腐

东方晴4年前 (2021-11-25)美食431

清康熙年间,沈氏三兄弟宗圣、宗孔、宗舜从清河迁至临西(时为临清)西水波村。其叔沈贵逃荒江苏,学到了臭豆腐制作技艺,回到西水波村,自开臭豆腐坊。临西臭豆腐起源于临西县老官寨镇西水波村, 三百多年来承传不息。清康熙年间,沈氏三兄弟宗圣、宗孔、宗舜从清河迁至临西(时为临清)西水波村。其叔沈贵逃荒江苏,学到了臭豆腐制作技艺,便回乡自开臭豆腐坊。经过不断实践改良,臭豆腐色味俱佳,名声日振。清光绪年初,沈氏麒昌、麟昌在山东临清开创了“园香斋”酱菜园,其产品“臭豆腐”被选为进京贡品,列为御膳小菜,臭豆腐当即名扬天下。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 园香斋与临清济美酱菜厂合并。后沈氏多名子孙被邢台、邯郸等周边多地酱菜厂聘请传艺。临西臭豆腐,精选蛋白质含量高的优质黄豆为原料,辅以白酒、白糖、食盐,经过十四道工序、历时一年发酵而成。臭豆腐奇在以臭命名,臭而可口、散发异香,实属“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它独特的风味,一经品尝,常令人欲罢不能。临西臭豆腐,其名虽庸俗,但外陋内秀、平中见奇、源远流长。成品臭豆腐具有"色如青,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绒"的特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植物性乳酸菌和维生素B12,极易被人体所吸收,具有健胃、调节胃肠道功能和预防老年痴呆的功效。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臭豆腐满足了穷人对植物蛋白质的需求,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今,城乡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许多人对臭豆腐仍然是情有独钟,食之为快。臭豆腐制作这一独具特征的传统技艺,蕴涵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临西臭豆腐作为一种地方特产,“香”飘四方,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文化,也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如今,臭豆腐作为西水波村的支柱产业,以发展到80多个作坊,并在国家商标局注册,领取了卫生许可证。经过一系列改革,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当地老百姓冬季餐桌上离不开的美味佳肴。


相关文章

广宗薄饼

广宗薄饼,也叫“风吹大油饼”。这名字的由来,应该是因为它的“薄”吧——直径一尺半的一张油饼,仅重三、四两,可想而知其薄的程度——竟能够隔饼看报,真是比纸还薄了,风一吹怕就跑了。若是用此薄饼做饼卷肉,那...

清河菜豆腐

菜豆腐也叫小豆腐,是清河县一带的风味小吃。做菜豆腐方言叫“插豆腐”,菜豆腐实际上是菜粥,有豆腐之实而取了粥之形,过去是乡间百姓的家常便饭,因为粮食不够吃,人们便想法把杂粮掺上菜食做出花样来果腹。如今的...

清河武大郎烧饼

武大郎烧饼是清河县小吃。清河是武松、武大郎的故乡,武大郎烧饼在清河县有悠久的历史。烧饼是把小麦粉和面发酵后,擀成碗口状面饼,贴在铁板、鏊子(或锅)上直接用火烧熟。颜色较黄而不糊,味道香甜而不腻,口感外...

任县石头老炒肉

“老炒肉”,即“老式炒肉”也。完全按照传统配料和传统做法炒制而成,以味浓、色重、酱香而称著。2011年12月,石头老炒肉制作技艺列入任县第一批县级非遗名录。...

清河武大郎粉皮

武大郎粉皮是清河县武家那村加工生产的纯绿豆粉皮。武家那是《水浒传》中武大郎、武松的故乡。据传,武大郎曾任阳谷知县,其妻潘金莲为邻村黄金庄大家闺秀,容貌清秀,知书达理。武大郎在任多年为官清廉,爱民农,治...

任县炸疙瘩

炸疙瘩在任县已有上百年历史,又称炸鸡头,取“吉祥如意”之意,是当地人过喜事、孩子满月宴上的必备主食。2011年12月,任县炸疙瘩制作技艺列入任县第一批县级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