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库伦饸饹
饸饹面为北方及西北地区风行的面食,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先人就用牛角钻6—7个小孔,孔如粗麻线大小,面糊放入牛角内,落入沸水中煮成面条。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派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漏”,也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一天,康熙寻吃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音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
荞麦是库伦人主要的食用粮食之一。用库伦荞麦加工的荞面面细、色白、筋道、味美。民国36年(1947年)以前,库伦荞面食品在沈阳、锦州、北京等地负有盛名,即使现在,沈阳、阜新、通辽等地仍有很多别具特色的“库伦饸饹”馆。库伦人用荞面制作多种食品,如面条、饸饹、拨面、馅饼、水饺、蒸饺、猫耳朵汤、拉拉汤、轮饼、葱花卷饼、刀削面等,各种风味独特的荞面小吃营养丰富,色味俱全,引人垂涎。在库伦旗,家家几乎都备有饸饹床子,一年当中荞面的食用量占三分之一多。特别在库伦的习俗中,孩子满月、过生日及正月初七的“人日”期望长寿均吃饸饹。说起饸饹,是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饸饹床(中间有圆洞,下方有孔,上面有与圆洞直径相差略小的木柱圆形头伸入洞中挤压)迫使面从下方的孔内落到锅里,整个饸饹床利用杠杆原理,横跨锅上。待面压到一定长度,用刀从下方把面条截断,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或打卤食用,方便又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