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碴条

东方晴4年前 (2022-01-08)美食153

“碴条”属于满族小吃,以面色金黄、口感顺滑而深受吉林东部区人们所喜爱,霍林河矿区开发以后,来自吉林省的支援民兵把这种美味带到霍林河地区。其制作方法是,首先,洗净后的苞米碴子要在凉水里浸泡最少10天,(最多不能超过15天)。直到水面漂起一层白醭,说明发酵过程结束,捞出后用磨面机磨碎。碴条的压制与煮熟程序与制作荞麦饸饹大致相同。唯独不同的是“打欠”。 这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具体方法是,把所有的面胚平均分成四份,用其中一份下锅用水煮熟,然后用煮熟后的馇面和另外的三份馇面。用水要一点点添加,温度以30摄氏度为宜,和面要干稀适中,最后以面胚柔软却不沾手为止。只有这样,压出的面条才筋道,口感也特别顺滑。

“碴条”的卤子以酸菜肉卤居多,也有韭菜鸡蛋和茄子肉丝的。在山区也有用野生黄蘑炒肉丁打的卤。如果剩下馇面还可以做另外一种小吃,就是菜团。菜馅以酸菜猪肉外面包上馇面,上屉蒸熟,配以小米捞饭,外加一碗香浓的米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还可以将就是热油炝汤后,手握面团,一股股把面疙瘩挤进滚开的锅里。这样的馇面不用放卤,因为玉米面发酵后有股自然的酸味,所以民间称为“酸汤子”,通辽地区称之为“嘎达豆”,这就是“格豆”的由来。


相关文章

通辽库伦饸饹

饸饹面为北方及西北地区风行的面食,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先人就用牛角钻6—7个小孔,孔如粗麻线大小,面糊放入牛角内,落入沸水中煮成面条。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派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

通辽奈曼拨面

拨面是荞麦面在奈曼旗特有的一种制作方法。简单说,就是用当地人发明的一种叫“拨面刀”(即把儿刀)的工具,将和好的荞麦面拨成横截面为扇形长二十公分左右的面条,清水煮后浇入当地人特制的“卤子”(即调料)就好...

通辽科尔沁风干牛肉干

追溯牛肉干历史,早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蒙古骑兵与牛肉干就有着不解之缘。一头牛宰杀后,牛肉切块晾干或捻成沫,装袋后背在身上,只要有水便可冲饮。牛肉干在远征作战中被誉为“成吉思汗的军粮”。草原牧民自古...

通辽风味菜包

菜包也叫饭包,是通辽地区老百姓非常喜爱的一种饮食,如今菜包已从寻常百姓家走上了宾馆酒店的餐桌,成为招待贵宾的一道独具特色的美味。 菜包所需的原料是:米饭(大米饭、高粱米饭、小米饭)、白菜叶;副料是:葱...

通辽手扒肉

手扒肉是科尔沁草原游牧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扒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扒肉。手扒肉不仅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在科尔沁草原,制...

通辽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族的传统名菜,也是最具有蒙古族浓郁民风和特色的一道菜。煊赫一时的成吉思汗最爱吃的美食之一当数草原烤全羊。烤全羊的做法是,先选用草原上重约40斤的膘肥绵羊,宰杀后去毛带皮,腹内加葱、姜、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