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紫苏鸭

东方晴4年前 (2021-04-21)美食139

  紫苏鸭又叫紫苏炆鸭,各地圩镇的食肆都有,但陂面之所以出名,有几个主要原因:一是西山河独特的洼地构成不像漠阳江上游人居那样虽然依江而住,但雨季水涨,旱季水枯,除岗美外,难以让傍水而生的鸭群生长,陂面则不同,从上塘、大同、那座、六村岗、石尾、三朗、一直到南河的整个一河两岸都临田近水,特别适宜放养鸭群,这为紫苏鸭创造了源源不断的食材;二是陂面乡间种菜喜欢样样有,过去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菜园子,什么菜都有,特别属于配料的芫荽、紫苏、香芹、葱、姜、蒜等,应有尽有,而其他乡间的菜园子,多数只种植蔬菜,白菜是白菜,芽菜是芽菜,不怎么顾及种植配料菜。陂面多紫苏,有种植的,有野生的,屋角边,篱笆旁,随手都可以摘一把,这又为紫苏鸭这道美食增多了一种成因;三是陂面人普遍的食欲爱好偏向香炒型,越香口越受欢迎,紫苏鸭的香味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

  紫苏鸭的制作并不复杂。先是选择肉身厚实的塘鸭宰了,撮毛净身,开胸斩件,不宜块头太小,要有一定份量才经得起炆炒,否则没有看头,经不起咀嚼;然后把嫩姜切成薄片,多一点无碍,可以除腥祛寒。把姜与肉放在一块,伴以生抽、精盐、豆豉水(浓一 点为上乘)搅拌待用,把二三抓(以抓满手掌为宜,以眼观之合适为好)紫苏洗净,数刀剁成长片状等用。

  这时候用猛火把镬烧烘至丝丝轻烟泛起时,即用汤勺把生油浇于镬中,多点无妨,然后把腌制过的鸭肉放于镬中,翻炒若干下, 让油脂浑糊了整镬鸭肉,发出必必卜卜的爆脆声响,鸭肉便开始收身缩水,香气喷薄而出,这时即撒下紫苏,翻炒两三下,约略洒些水花,助其蒸气升腾,即刻盖上镬盖,略炆几炆,使汁水进一步渗入鸭肉中,香味更加均匀点,随后就可揭盖上碟了。

  紫苏鸭无论下酒餸饭,都是一流的乡间佳肴。过去相亲待客若有这道菜式上席,不用问就知道婚事的结果,八九不离十了;如果谁谁在早造收割前炒了味紫苏鸭吃了才开镰,不用说,这户人家必 是村中富户,若有困难向他家借点钱,是不用还息口的。


相关文章

阳春叶贴

叶贴是广东粤西阳春地区的一种汉族特色小吃。顾名思义,叶贴就是用叶子贴的饼,按组成结构命名,既形象又生动。在农村,过年的时候,吃过年晚的团圆饭之后就会开始制作了,初一一大早就可以吃到了。...

阳江煎糍

煎糍,在外地被称为“煎堆”,不仅是阳江的传统过年食品,也是广东的传统小食。广东有句俗语,“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无论用阳江话或用广州话说,都押韵,而且意头十分好。阳江煎糍有两种,放馅的称为细煎糍,不放...

阳春砵仔

砵仔  用粘米浆放在小瓦砵上蒸熟的叫“砵仔”,咸砵仔加豉油、蒜蓉、花生油;糖砵仔在米浆加黄糖。...

阳江白糖糕

目前,民间做白糖糕的人却越来越少,因其制作起来耗时、费力,需要极大耐心,且出品工艺要靠多年经验积累,要吃到真正地道、有着“蜂巢”发酵效果的白糖糕已相当难得。因“糕”,谐音“高”,图步步高升,年年高的好...

阳江白沙鹅乸饭

鹅乸饭是阳江特色食品。鹅乸饭在阳江老百姓心目中可算得上是餐桌上的极品了。鹅乸饭是一种肉料饭。肉,当然是鹅乸(母鹅)的肉了。去掉鹅皮与骨,取其肉,细切成粒再经过一系列的调味与配料,用猛火爆炒后,再与饭烩...

阳西焖竹笋

竹笋是阳西特产,产地在塘口、新圩一带,阳西人对选食用笋很讲究,他们栽着一种笋竹,以专门供取笋用。竹笋的制作过程较为简单。取新鲜嫩笋,剥皮,大的要剥开,用泔水加食盐泡浸,等笋软熟后(大约半月),捞出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