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莜面窝窝

东方晴4年前 (2021-12-27)美食146

静乐莜面窝窝是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的特产。莜面窝窝又叫莜面栲栳栳,是用莜面(是由莜麦加工磨制而成的)做成的一种面食。 制作精致,吃着有筋,耐饥抗寒,富有营养。

  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区尤其是忻州地区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属于晋菜。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其中忻州的做法最典型是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然后像蒸馒头一样蒸熟,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

  民间传说,隋文帝杨坚偏信奸佞之言,要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唐国公李渊力谏不纳,被贬为并州(太原)留守。途经灵空山时,不料身怀六甲的李夫人要临盆分娩,只好借宿灵空山古刹盘谷寺,生下公子李元霸。李渊滞留该寺,常与老方丈谈论天下大事。一日,老方丈对李渊说:“我夜观天象,近日天下大乱,群雄恶战,将军应养精蓄锐,将来必成大业。今日我让香积房给你做顿稀罕饭,吃了之后定会精神焕发,体强力壮“。午时将莜面“蜂窝 ”筒筒端了出来,李渊蘸上辣椒吃后, 顿觉神清气爽,便问是什么饭。老方丈说是用莜麦面做的,形似“蜂窝”,所以当地老百姓称其为“莜面窝窝”。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主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中,路过静乐县,看到当地盛产莜麦,便把制作“莜面窝窝”的技术传给静乐人。从此莜面窝窝成为静乐人的待客饭。后静乐人看见这种窝窝象存放东西的直筒“栳栳”,故将窝窝改称为“栲栳栳”。


相关文章

偏关豆面饸饹

豆面饸饹。又分纯豆面饸饹和三杂面(豆面、莜面、荞面)饸饹。现在又多用白面掺着吃饸饹。它们都是偏关人用豆面所做的系列美食。一盆饸饹面,一个饸饹床,就压就煮就捞就吃,操作快捷省事。长长的饸饹是偏关人过生日...

偏关酸捞饭

  酸捞饭是山西偏关人的创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早在唐宋时期,偏关老百姓就常年以糜米(糜子,黍的一个变种,山西人俗称黄米)为主食,这种食物适应于北方寒冷地区特点,热量大,耐饥寒,深受民众喜爱。  ...

代县麻片

代县麻片,在清代颇有名声,并有面铺专营此业,生意兴隆.其片有二寸长,半寸宽,色淡黄,薄如叶,质脆味香,驰誉省内外.暇时小食三片五叶,美口止饥,耐人寻味.麻片选料严格,要用上等面粉、去皮芝麻仁、纯麻油或...

五寨油糕

油糕:为当地人最喜爱的传统风味糕制品,其谐音为“又高”。将黍米制成面粉再制成炸糕,黍米含蛋白质、脂肪糖,以及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这除食用外还可入药,在中医中药中被列为“补中益气”的具有食疗价值的食品...

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是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的特产。定襄县传统名吃蒸肉,已有千年历史。为宫廷御膳秘方配置,历代宫廷御苑将它视为珍品。具有肉香扑鼻,多食不腻等特点。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种汉族名吃,相传为当地进贡宫...

偏关擀豆面

擀豆面。面内掺适量的蒿籽粉,凉水和面,面要和的硬点。和到,醒到后分成若干块,捏成圆饼状待擀面。擀面要用大面案,长擀杖。用米面或玉米面做面耙,将面饼擀开,卷在擀面杖上,有节奏地在面案上摊擀。如果擀的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