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大营麻花

东方晴3年前 (2022-12-31)美食115

       大营麻花因源于古陕州(今三门峡市)大营而得名,大营麻花始于清朝,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大营麻花全为硬面,配料独特,手工制作,为我们的老祖先独创,其独特的配料和口感,有别于天津、山西、陕西等地麻花,成为享誉晋、陕、豫"金三角"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食品。陕州大营麻花长尺许,色泽柿红透亮,有棱角,香甜可口,黄焦酥脆,久放不干,营养价值较高。基本配料为精面、食盐、鸡蛋、糖等,分为甜、咸两种,均为硬面和就,具有"香、酥、脆"之特点。新中国解放后,大营麻花经三门峡市饮食服务公司厨师蔡元贵改进,制作技术和配料工艺大为提高,形成独具一格的"大营麻花"。

       大营麻花的起源和一个动人的传说有关。据大营村中老人回忆,明末时,大营一带毒蝎横行,危害甚广。遭毒蝎蛰者约有半数不治而亡。人们为了诅咒蝎害,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成毒蝎尾巴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演变成了麻花。所以,大营麻花被赋予了吉祥如意、康泰平安的寓意。每逢年节或红白喜事,当地人总要用麻花待客或作为馈赠佳品传情达意。大营麻花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及联络情谊的特殊作用,逐渐成为带有浓郁豫西风情的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慈禧太后和青德宗皇帝由西安回銮北京,路过陕州大营,品尝了大营麻花,并大加赞赏,称其“脆”、“酥”、“香”,赐为贡品。

       1958年周总理视察大营时,对大营麻花这样评价:“这种食品没有牙的人都可以吃”。

       2001年9月27日,带头人刘和平邀请刘福禄老先生炸出一根长2.66米,直径0.3米,重达88公斤的巨型麻花,冲击吉尼斯世界麻花记录,并获成功,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作过专题报道。


相关文章

灵宝鸡汁米线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感叹没吃过鸡汁米线就等于没有真正到过灵宝县!鸡汁米线是怎么来的呢?据传,唐代美女杨贵妃特别好吃,只要是她想吃的,不论多远都得给她送去,杨贵妃骄奢的生活引起天下老百姓怨声载道无处发泄,...

灵宝浆饭

灵宝浆饭是灵宝人对浆面条、浆面片的统称。灵宝的浆饭,是一道深具地方特色的美味。一是所用浆水十分独特,是制作灵宝名吃一生凉粉的副产品,所以又被称为粉浆,这可是做浆面条的基础性环节。先将优质绿豆倒入清水中...

灵宝 蔬菜疙瘩汤

相传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好过,但达官贵人却穷奢极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朱元璋十分看不惯,如此下去大明朝也要亡国,决心整治这股奢侈风气。时适逢皇后生日,各路人马都来贺寿。待全部坐齐之后,...

三门峡大刀面

大刀面又称长寿面,其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切面的刀大得出奇,所以称为大刀面。大刀面起源于宋朝,发源于盛产小麦的兰考县小宋乡,相传清朝乾隆皇帝过生日、慈禧太后祝寿,大刀面都曾作为长寿面进贡。...

灵宝搅饭

搅饭,就是用玉米面做的浓稠的饭,是灵宝老城区的叫法,大概是因做时要不停搅动而得名。在灵宝有些地方,人们给搅饭叫馍糊(方言音名),给玉米面汤叫稀馍糊。灵宝人喜欢吃搅饭,寻常人家隔三差五,浇上自己腌的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