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杂粮饭食

东方晴4年前 (2021-12-13)美食176

  除各种面、山药、小米做成的"稠的"和"稀的"以外,还有用黄米、小米、谷面、糜子面、混合面等做成的多种"茶饭"。主要的有八种: 
  1、"糕":黄米面蒸成的黄糕,简称"糕"。左云县居民吃"素糕"则多吃"沾豆面糕"。它是在糕中多层地叠入掺有少量赤糖的黑豆或黄豆"炒面"而食之。"沾豆面糕"又筋、又甜、沙而当口,颇有特色。吃"油糕"则有包豆馅儿、菜馅儿的"饺子"和"实饼子"的区别。左云县饮食较精细的人家,有时还吃一种"枣桃儿糕"。它是将"素糕"擀成薄饼,上面铺上一层熟红枣儿(即枣泥)卷起来切成薄饼,稍捏之略成桃形,用素油炸出即成。它是糕中最好吃的一种。另外,将"素糕"条儿用烩菜煮软食之,叫做"煮糕",将"素糕"片用素油、葱花、蒜片炒出食之,叫做"炒糕",味道各别。 
   2、"三杂面卷子";用莜面、荞面、白面各三分之一的混合发面(起面),兑入适量的碱,蒸熟,用线绺成方块,食之松软、可口。 
   3、"油仁儿饺子":用小米、黄米各一半的混合面,内包"麻各盐"(葫麻籽面、莜面茶面各一半,加盐、椒等调味)馅儿,做成饺子,蒸熟食之,软筋油香不同一般,用此"二样面"捏成"实片子",蒸熟,蘸"腌水"、醋、辣角等食之,名曰"二样面片子"兼有糕与莜面的二者特点。 
   4、"稠粥":用纯小米或小米中掺和一定数量的山药块、葫芦块、黄萝卜以及各种豆类(绿豆、扁豆)可做成各种不同的"稠粥"。一般常说的"稠粥"是指小米稠粥,有碱的可"甜吃"或蘸"炒面"吃;无碱的可蘸"腌水"或热菜食之。"山药稠粥"蘸"腌水"食之。其他各种稠粥则皆是加碱的甜味稠粥。"扁豆红稠粥"只在"腊八"时食之,平常不食用。
  5、"炒面":将炒熟的黑豆或黄豆去皮,推成面用稀粥或和子饭拌成块垒状食之,名曰"炒面"。其中如掺入适量莜面炒面,则更宜于当饭食。 
   6、各种"窝窝":用谷面、糜子面、小米面等"起了"(发酵),对上碱可蒸成"起窝窝"。食之虚、沙、甜,它可将这各种面捏成半月形薄片,放入蒸笼中"丝"(慢加热使之糖化)一段时间,再蒸熟,亦称"窝窝",食之硬、甜而沙,另有味道。 
   7、"环儿":用小米面或糜子面经发酵,对碱,加米汤掺成糊状,以勺盛摊在火盖以覆盖加温,烙成布满"蜂窝孔"的海绵状虚饼,食之甜、沙、松、软。
   8、米面或豆面粉:把搅熟的小米面或豆面拿糕,摊成薄片、晾冷后切成长条儿、蘸醋、盐水、咸菜、葱花、辣角等食之,清凉、滑软、好像凉粉。外地人所食之"面皮",实际与此粉同。不过外地人是用白面做,而我县居民是用小米面或豆面做。 此外还有一种不属于以上各类的一种饭,那就是"粉浆"。这是我县居民的土叫法,这种饭食的学名是"豆汁",京剧《豆汁记》即由此得名。最好的粉浆用磨扁豆粉淘下之粉浆,加小米熬成和子饭状的稀食,炝素油、"斋斋面"(一种野生调味),调盐而喝,非常美味可口。尤其是喝粉浆,再泡食《异香居》的糖麻花,则更是锦上添花了。

相关文章

大同荞麦圪坨

大同很适合种植荞麦。荞麦经过加工磨制,成为荞面。荞面是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患者的佳肴,它对治疗这两种病症,有很好的疗效。荞面的吃法很多,有擀面条、压饸烙、烙饼、捏圪坨。其中以捏圪坨为最讲究,捏圪坨又名...

灵丘苦荞面凉粉

苦荞面凉粉是灵丘独特的传统美味小吃,以它独特的地方风味久负盛名,誉满晋北。其制作方法并不难,一般农家都会制作,民间叫“出凉粉”。  苦荞面凉粉的制作过程是,先把面放在盆里,然后倒入水,边倒水...

大同地皮菜包子

大同人所称的地皮菜,学名普通念珠藻,也有叫地木耳、地软、地踏菜的。普通念珠藻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蛋、木耳、银耳等,总氨基酸含量与发菜、香菇相近。因此,普通念珠藻是人体蛋白质的很好来源。...

大同抿八股

晋北地区的名吃,磨成泥的土豆和莜面加水混合(为了筋道也可加少许淀粉),把面糊铲到抿床子上,右手拿着抿子挤压,抿出一截截儿抿八股儿,煮约一分钟,捞出,根据个人喜好,配制调料(盐葱花椒辣椒香菜,还有栽栽面...

大同麻辣兔头

麻辣兔头,是大同的传统名菜,也是大同人十分喜爱的美食之一。其做法也很与众不同,把兔头与姜、葱、辣椒等十余种调料加以红焖,熬的时间至少得三小时以上,直至香辣味完全渗入其中,属典型的北方菜式。出锅时再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