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杂粮饭食

东方晴3年前 (2021-12-13)美食165

  除各种面、山药、小米做成的"稠的"和"稀的"以外,还有用黄米、小米、谷面、糜子面、混合面等做成的多种"茶饭"。主要的有八种: 
  1、"糕":黄米面蒸成的黄糕,简称"糕"。左云县居民吃"素糕"则多吃"沾豆面糕"。它是在糕中多层地叠入掺有少量赤糖的黑豆或黄豆"炒面"而食之。"沾豆面糕"又筋、又甜、沙而当口,颇有特色。吃"油糕"则有包豆馅儿、菜馅儿的"饺子"和"实饼子"的区别。左云县饮食较精细的人家,有时还吃一种"枣桃儿糕"。它是将"素糕"擀成薄饼,上面铺上一层熟红枣儿(即枣泥)卷起来切成薄饼,稍捏之略成桃形,用素油炸出即成。它是糕中最好吃的一种。另外,将"素糕"条儿用烩菜煮软食之,叫做"煮糕",将"素糕"片用素油、葱花、蒜片炒出食之,叫做"炒糕",味道各别。 
   2、"三杂面卷子";用莜面、荞面、白面各三分之一的混合发面(起面),兑入适量的碱,蒸熟,用线绺成方块,食之松软、可口。 
   3、"油仁儿饺子":用小米、黄米各一半的混合面,内包"麻各盐"(葫麻籽面、莜面茶面各一半,加盐、椒等调味)馅儿,做成饺子,蒸熟食之,软筋油香不同一般,用此"二样面"捏成"实片子",蒸熟,蘸"腌水"、醋、辣角等食之,名曰"二样面片子"兼有糕与莜面的二者特点。 
   4、"稠粥":用纯小米或小米中掺和一定数量的山药块、葫芦块、黄萝卜以及各种豆类(绿豆、扁豆)可做成各种不同的"稠粥"。一般常说的"稠粥"是指小米稠粥,有碱的可"甜吃"或蘸"炒面"吃;无碱的可蘸"腌水"或热菜食之。"山药稠粥"蘸"腌水"食之。其他各种稠粥则皆是加碱的甜味稠粥。"扁豆红稠粥"只在"腊八"时食之,平常不食用。
  5、"炒面":将炒熟的黑豆或黄豆去皮,推成面用稀粥或和子饭拌成块垒状食之,名曰"炒面"。其中如掺入适量莜面炒面,则更宜于当饭食。 
   6、各种"窝窝":用谷面、糜子面、小米面等"起了"(发酵),对上碱可蒸成"起窝窝"。食之虚、沙、甜,它可将这各种面捏成半月形薄片,放入蒸笼中"丝"(慢加热使之糖化)一段时间,再蒸熟,亦称"窝窝",食之硬、甜而沙,另有味道。 
   7、"环儿":用小米面或糜子面经发酵,对碱,加米汤掺成糊状,以勺盛摊在火盖以覆盖加温,烙成布满"蜂窝孔"的海绵状虚饼,食之甜、沙、松、软。
   8、米面或豆面粉:把搅熟的小米面或豆面拿糕,摊成薄片、晾冷后切成长条儿、蘸醋、盐水、咸菜、葱花、辣角等食之,清凉、滑软、好像凉粉。外地人所食之"面皮",实际与此粉同。不过外地人是用白面做,而我县居民是用小米面或豆面做。 此外还有一种不属于以上各类的一种饭,那就是"粉浆"。这是我县居民的土叫法,这种饭食的学名是"豆汁",京剧《豆汁记》即由此得名。最好的粉浆用磨扁豆粉淘下之粉浆,加小米熬成和子饭状的稀食,炝素油、"斋斋面"(一种野生调味),调盐而喝,非常美味可口。尤其是喝粉浆,再泡食《异香居》的糖麻花,则更是锦上添花了。

相关文章

大同荞麦圪坨

大同很适合种植荞麦。荞麦经过加工磨制,成为荞面。荞面是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患者的佳肴,它对治疗这两种病症,有很好的疗效。荞面的吃法很多,有擀面条、压饸烙、烙饼、捏圪坨。其中以捏圪坨为最讲究,捏圪坨又名...

大同烧麦

烧麦,是大同传统小吃,宴席的主食,大同人又称其为“稍梅”(出笼时形状似梅朵而得名)。大同烧麦米糯馅多,出笼时边口呈现雪白状,形似梅花,而带馅料部分则透可见馅,吃一口满嘴油,细细咀嚼更是肉味十足。烧麦这...

大同黄糕

大同人爱吃一种喜糕,叫做黄糕。这不仅是一种面食小吃,也有着吉祥之意。逢年过节、婚嫁喜庆、喜迁新居和宴请家朋等,大同人必定会做黄糕。黄糕松软可口,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其形式不拘一种,可以是纯...

左云稀粥

当地居民所说之稀粥(稀饭)可以小米熬之,它可以分为三大类,十一种。第一类为“黄稀粥”,即用清水熬淘净之小米而成的日常食用之稀粥。这是最平常、最合人口味的基本稀粥。食之清香、甘甜,视之纯净、淡黄,素称“...

阳高羊汤

阳高人吃羊杂汤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阳高一带为林胡、楼烦等少数民族所占据,他们以放牧、射猎为生。公元前3世纪,赵武灵王用武力开拓疆土,建置云中、雁门、代郡以后,才将中原地区...

大同酸汤羊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论述:“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大同羊肉因味香、肉嫩、质鲜、外形美,在全国赫赫有名。肉质量洁净、色泽鲜艳、有红有白、外表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