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干面饼

东方晴4年前 (2021-12-23)美食167

干面饼原是宋代的宫廷食品,都由一姓氏世代承传.到明朝燕王夺取其侄皇帝位后,宫廷也发生变乱.此人也流露街头,卖干面饼为生.同时建文帝的后代也流露街头以乞讨为生.燕王派人监视看何人给他吃食,就抓起来审问.这个卖饼子的,就和建文帝的后人,偷偷约定,只要我打饼子的擀面杖一响,你就来随便拿.久而久之,也被监视人发现.这个人就逃出京城,流落云竹以打干面饼为生.所以正宗干面饼就发源于云竹,现国内唯榆社有其食品,很有地方风味,榆社人都以上等佳品食用和送人,特别是夹上牛肉,猪头肉更是美味.1980年后更分见于大街小巷.

凡打饼子的都把擀杖敲的响亮就是来源于上述传说.

据记载,榆社干面饼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制作手艺和工序一直流传至今,一直是榆社人最喜欢吃的小吃,是老百姓食谱中重要的“干粮”,还成为一些重要场合不能少的主食,也是当地人馈赠宾朋好友的礼物。

这种饼在制作的时候不加任何调料,也不需要油炸,而是用山西民间制作饼类食物的炊具鏊子烧烙而成。看着色黄,闻着味香,吃到嘴里更是柔软可口,酥香味美。而且这种饼的制作工艺还传播到与榆社相邻的武乡、左权等地,但都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做法,并且还添加了很多辅料,有甜的,有咸的,味道不一。传统做法的干面饼只有榆社才有,也只有榆社才能做得出那种味道。

干面饼子是榆社人最普通的食品,最初在清朝顺治年间就闻名遐迩,干面饼子,具有口香味美,不易上火的特点。

一、 原料配备:

精面粉5000克,碱面25克,菜籽油50克,精盐100克,花椒面25克。

二、 制作方法:

1.先将4500克干面粉放入盆内,兑入清水(春热、夏凉、秋温、冬开)1750克,碱面用开水溶化也倒入面盆里,揉和成水面团后,再把500克干面粉掺入水面团里,搋扎光滑饧之。

2.把菜籽油、精盐、花椒面放入一个小盘内搅拌均匀即成调味馅。

3.将饧好的水面团分成块,先取一块揉成长条,揪十个面剂做一炉。方法是:取一个剂子摁扁,揪一块面球蘸上调味馅,包入饼子里,用杆杖擀成圆饼形,放到鏊上(鏊上不摸油)两面烙成淡黄色后,放到铛里烤熟取出即成。

三、 特点:

色泽清白微黄,外脆里香。


相关文章

晋中豆腐脑

晋中传统早餐之一。制作时先将黄豆瓣、粉条、海带丝、金针等放入由大料、花椒、咸盐及,五香粉、糖稀等放入水中煮沸,再加粉面勾芡成汤,即可食用,也可分为荤、素两种,荤的加入大炒猪肉。因为佐料丰盛,汤面又撒有...

晋中苦荞面凉粉

东部山区各县的夏季名食。制法是将苦荞面和水按1:5的比例拌成稀汤后放入锅中边煮边搅,直至发精发亮即熟。然后再倒入盆内凉冷并切成块状或条壮,最后再加上香油、醋、酱油、蒜泥、芝麻、芥辣等配成的调和,即可食...

晋中疤饼

也称石头饼,原本是产妇、老人、病人的食物。制法是把酵面兑好碱揉均揉光,揪成剂子,擀成直径30厘米、厚0.2厘米的圆薄饼,再把鏊子内已烧烫的小石子铲出一半,把擀好的薄饼平放在鏊中的热石子上,再把铲出的一...

晋中油糕

晋中传统名食,有米面糕和白面糕、红薯糕以及软高粱面之分。米面糕又有黄米面糕和江米面糕两种。制法之一是先将糕面拌成块垒上笼蒸熟掌匀,然后包入用豇豆、红枣或玫瑰、芝麻、花生、核桃仁、瓜子仁等做成的泥状馅子...

介休灌馅糖

介休市的传统食品。明末清初已畅销国内市场,是山西食品十大名产之一。制作时间是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元宵节为止。方法是先将大麦、黄米熬成的糖稀拉成蜂窝状,再将绵白糖、核桃仁、蜂蜜、桂花、青红丝制作的糖馅包...

榆次八碗八碟

乔家在逢年过节时也有与平常不同的饮食,称之为"八碗八碟",这其中八碗主要是热菜,是指--喇嘛肉、荤炖、烧肉、甜粥、红烧肘子、蜜阍、羊肉胡萝卜、丸子;八碟主要是冷盘,是指--焖干肉、...